您现在的位置:苏州东吴医院 > 骨科 >> 创伤科 >> 预防保健 > 正文内容

四肢骨折术后:功能锻炼

早期功能锻炼:伤后或手术后的3周内,骨折部位的病理表现主要为软组织肿胀及疼痛引起的肌肉痉挛,骨折还不稳定。因此功能锻炼的方法主要为:
    A、抬高患肢,消除肿胀。肢体的远端要高于近端,近端要高于心脏。
    B、对肢体末端的关节进行主动锻炼,如活动上肢的手指或下肢的足趾,并进行患肢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,所谓等长收缩,就是在不活动关节的情况下,有意识的绷紧肌肉,持续一定时间后再放松,该锻炼属静力锻炼,一般不会导致骨折移位,每日可多次进行,每次15-20分钟,做100次左右的收缩。
    以上两种锻炼在早期好了中非常重要,它们可以促进肢体的静脉和淋巴回流,减少肌肉间的粘连,消除肿胀,并减慢肌肉萎缩,促进骨折断端紧密接触,克服分离趋势,有利于愈合。
    如果患者昏迷或合并神经损伤,无法进行主动锻炼时,可对其未僵硬的关节进行轻柔的被动活动,这可以预防肌肉粘连,关节挛缩和畸形的发生。如胫腓骨上端骨折合并腓总神经损伤时,可被动活动踝关节,这种被动活动每日只需少量即可,但每一次单独活动必须达到较大的幅度。
    如果骨折涉及关节面,合并关节软骨损伤,则可在术后早期将患肢置于持续被动运动(CPM)机上,进行有限度,有规律的关节持续被动锻炼,许多研究表明,这可以促进关节软骨再生和修复,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。
    在骨折的治疗中,复位、固定与功能锻炼是三个重要环节,缺一不可。不少患者以为复位、固定完后便万事大吉,不注重功能锻炼,结果骨折愈合后,肢体却形同摆设,发挥不了正常功能。四肢出现骨折时,有时会合并神经损伤,因此四肢骨折后对肢体感觉运动变化的关注不足,医治不力,也同样会导致严重的后果。 
    因此,术后及早进行功能锻炼,加强神经功能的治疗,不仅能加快骨折愈合,防止毗邻未受伤关节的功能障碍,更重要的是可以防止因肌肉粘连、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所引起的受伤关节的功能障碍,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,较大程度地防止、减少骨折的后遗症和并发症。这里只谈及四肢骨折,临床常见的上肢骨折有肱骨髁上骨折、尺骨鹰嘴骨折、桡骨头骨折等;常见的下肢骨折有股骨颈骨折、髌骨骨折和胫腓骨骨干骨折、跟骨骨折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