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血管瘤系错构瘤,是一种良性肿瘤。据国内资料统计,脊柱骨血管瘤约占原发性脊柱瘤的3%~8.1%,但临床上检出率较低,原因可能是:骨血管瘤为良性,生长缓慢,早期患者无症状或症状轻微,患者不就医,故不被发现。晚期患者溶骨性破坏改变显著时,却被误诊为转移癌而放弃进一步检查治疗。本病好发于脊柱和颅骨。颈椎次于胸椎和腰椎。本病常见于40岁左右的中年人,女性多于男性。
【诊断】诊**据患者的病史,尤其是X线片所示的特点:椎体骨纹理增粗、垂直走行而呈栅状;部分骨纹理吸收形成网眼呈囊状;椎体稍膨大或有不同程度的压缩;椎间隙正常。有以上典型X线影像改变时,一般诊断多不难。
【治疗措施】颈椎骨血管瘤者若无症状时,一般无需处理,仅需进行临床动态观察。若有临床症状,则需治疗。放射治法 一般认为骨血管瘤对放射治法为中度敏感。其适应证:(1)不适应手术治疗者;(2)手术切除不有效者,用放射治疗消除残余的肿瘤组织。但是,放射治法会损害脊髓血管的内皮细胞,容易发生血栓,并能导致放射性脊髓炎,故在选择治疗时应慎重考虑。治疗性选择性动脉栓塞术 国外应用比较多。此术是用选择性动脉造影来识别治疗的血管与脊髓的血管,并通过插入动脉中的导管注入栓塞剂,使供应肿瘤的血管发生栓塞而致肿瘤变小,缓解脊髓的受压或使切除肿瘤时出血减少。此手术技艺要求较高,关键是选择哪一根动脉进行栓塞,否则,将有可能导致血管性脊髓损伤。手术治疗 因骨血管瘤导致脊髓受压时,应手术切除肿瘤并行椎管减压,上为有效的治疗手段。但是,该手术中出血较多,故有学者持有不同的看法。因此,术前应作充分准备。
【病理改变】骨血管瘤是一种呈瘤样增生的血管组织,掺杂于骨小梁之间,不易将其单独分离。从组织学上分为海绵状血管瘤及毛细血管瘤,前者多见于脊柱和颅骨,后者多见于扁骨和长管骨干骺部。肉眼所见:肿瘤组织为灰红色或暗红色,极易出血,肿瘤使骨质膨胀变薄,在肿瘤壁上常见到粗糙而硬化的不规则骨嵴。镜下所见:海绵状血管瘤的组织,大多是密集的薄壁扩张血管,属于毛血管或小静脉,血管中充满红细胞,肿瘤边缘可有残存的正常骨小梁,在肿瘤组织间可见到脂肪性骨髓。
【临床表现】1.患者一般疼痛轻,全身情况良好。因肿瘤的部位不同,所产生的症状和体征也不同。患者往往仅在局部轻度不适或轻度疼痛,偶尔摄X线片方才发现。本病重者可出现四肢、括约肌功能不同程度的障碍。神经脊髓受压的原因可能为:(1)肿瘤蔓延到硬膜外腔;(2)受累椎体膨大使椎管狭窄变形;(3)受累椎体发生骨折移位;(4)血管瘤出血而发生的硬膜外血肿。 2.X线片表现:根据骨血管瘤侵犯的部位,可分为椎体型、椎弓型和混合型。椎体型:病变椎体略膨胀,有典型栅状或网眼状影像,密度减低的阴影中有许多致密而清晰的垂直粗糙的骨小梁。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,早期形成的骨小梁粗大,晚期形成者则较细。椎弓型:X线片显示椎弓根或椎板呈溶骨性改变,其影像模糊或消失。但是,椎体及椎间隙正常。混合型:指病变侵及椎体及椎弓者,除有以上两者的X线表现外,亦可有病理性颈椎骨折脱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