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苏州东吴医院 > 骨科 >> 风湿类风湿 >> 典型病例 > 正文内容

类风湿性关节炎典型病例

(一)患者刘文涛,男,64岁,2006年6月4日初诊,农民,无锡市人,病例号:005527 
    主   诉:双手指和腕关节疼痛、僵硬,10年余。 
    现病史:患者 10年前夏季常睡在地板上,室内潮湿,因受风寒潮湿,近6年来,全身酸困乏力,膝关节发凉肿疼痛,不能下蹲,行走困难,经多家求医诊疗,效果不佳,来我院诊治。 
    证   见:身体虚弱,体型消瘦,膝关节肿、变形,舌质暗淡,舌薄白腻,脉炫紧,无家族遗传史没过敏史。 
    化   验:ASO>500u,ESR48mm/h,CRP<10mg/L。 
    X拍片:双膝关节炎,骨质疏松,双踝关节炎。 
    西医诊断:类风湿性关节炎。 
    中医诊断:风寒湿证。
治疗过程:
    患者入院诊断明确,治以清热利湿、通络止痛,本院医生根据患者的检查和症状给予制定针对性的综合系统治疗,以减轻疼痛。经上述治疗近15天,患者双手指和腕关节疼痛、僵硬基本好了,行走坐卧已如常人,复查血沉16mm/h,类风湿因子(—),ASO≤200,C反应蛋白<10,病情明显好转出院。
    随访:患者出院后,医生给予制定的中成药、古方草药进一步的巩固。至今已近1年,一直病情平稳,未再反复。
(二)患者董雪梅,女,46岁,镇江人,病程6年。病例号:006391
    该患者于2005年1月无诱因出现双腕、双膝关节肿痛,继而双肩、双髋、双手指、双踝关节游走性疼痛,就诊中医县医院,诊断为“类风湿性关节炎”,先后三次在县医院住院治疗,给予青霉素注射液静点,双膝关节局部封闭及口服“甲氨蝶呤、爱诺华、帕夫林”半年,症状缓解。1年前,因感受风寒,病情加重,双腕、双手指关节肿胀、疼痛、双髋关节疼痛,活动略受限,双膝、双踝关节肿胀、疼痛明显。站立、行走困难,遂在当地诊所口服自制中成药“通痹胶囊、六味地黄丸”,10月症状无明显改善。2008年11月13日以“类风湿性关节炎”收住本院。
    入院时查体:体温36.6oC、脉搏80次/分、呼吸20次/分、血压110/60mmHg。全身皮肤及粘膜无黄染、结节、皮疹及红斑,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、头颅正常、双眼结膜无充血、巩膜无黄染、双侧瞳孔等大同圆、双耳听力正常,外耳道无疥肿,鼻正常、无异常分泌物,口腔粘膜无溃疡、咽部无充血、扁桃体无肿大。颈软、活动自如、双侧甲状腺无肿大。双侧胸廓对称,肋间隙等宽、呼吸运动一致,双肺呼吸音清,未闻及干湿啰音,心界不大、律齐,心率80次/分,心尖搏动位置正常,心音正常,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。腹部柔软平坦,无肠形蠕动波,肝脾肋下未触及,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,未触及包块,叩诊无移动性浊音,肠鸣音正常4次/分。肛门生殖器未查。生理反射存在,病理反射未引出。双腕、双手指关节肿胀、疼痛、晨僵≥2小时,双髋关节疼痛,活动受限,双膝、双踝关节肿胀,疼痛明显,拄拐而行,饮食、睡眠尚可,大小便正常。
    入院后辅助检查示:RF48Iu/ml、ASO201u/ml、ESR33mm/h、CRP49.05mg/l。骨盆正位片示:双侧骶髂关节、双髋关节间隙略变窄。双膝关节正侧位片示:双膝关节间隙变窄、髁间棘变尖。
    依据病情给予综合系统性的治疗,同时结合紫外线照射、复方骨肽静点、中医蒸汽治疗以及双髋、双膝、双踝关节穴位注射,综合治疗18天,患者双腕、双手指关节肿胀、疼痛好转,双膝、双踝关节肿胀、疼痛明显减轻,活动自如,弃拐、站立、行走如常。
    随访:患者出院后,医生给予制定的中成药、古方草药进一步的巩固。至今已近1年,一直病情平稳,未再反复。